顯示包含「遊記」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遊記」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4月9日

為何在赤地上獨行

旅程就像人生,有不同目的地,不同的風景,遇上不同的人。是命運,是性格也是選擇。有人獨行,有人卻永不能一個人。有人在旅程上挑戰自己,有人在異國戀上別人。有人喜歡巴黎的時尚,有人嚮往南極的海洋。有人以文字紀錄風景,有人把風景留在心。有人喜歡藍色的天白色的雲,有人學習愛上雨水落下的質感。有時候需要等,也有時候,選擇了等。等一個人,等一趟旅行。像喜怒哀樂好惡愛恨,原因只有自己最清楚。

總覺得背包是一對翅膀,帶人往更遠的地方,放下一點點的執著。沒有人會把悲傷和仇恨放進背包,那只會讓人無法往前行。相反行裝裡只有旅程的必需品,還有不自覺隨回憶而來的事和人。每當看著日出在陌生的城市中復活,願愛我和我愛的人也能在身邊,陽光和幸福落在他們的臉上。過程中會想起生活的事,也會想若從新開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有些人,經已告別卻偏不能忘記。很多事,沒有帶來卻忽然記起。緣和份,事和人,要邊走邊放下,像歌詞一樣讓大雨侵蝕吧。因為當回家的時候,心思和帳戶也要被淘個清空,人又像回到原點,或許可以重新開始。

遊歷,就像黑暗中點亮一盞燈。讓自己從麻木中還感到一點點幸運。

這是為何在赤地上獨行。

2012年4月10日

非凡印度.翅膀下的風

往前走,在一間棄置的建築物的屋頂上停下來。前面是懸崖,對面是山巒,下面是河谷。有風,帶著雲,陽光在中間穿透,鳥兒亦遠亦近。黃昏的景緻最動人,無論從那裡看都有停下來的理由。

遊歷異國,最喜歡望著天空。看得見的空氣是雲,聽得見的空氣是風,帶著生命的空氣是呼吸。這個時候,什麼也沒有想,雙手也閒著。我只在看,在聽,在感受生命。世事在變,偶然地出現,下一刻就不見。我與雲,與風,與鳥兒也都是一樣。

因為每件事也有命數,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命運。

我會回去,做回那既定的一個。仍然會涙流,仍然害怕寂寞時身邊一個人也沒有。繼續犯錯,貪婪地說話,在無知的世界中爭取無謂的認同,然後又再一次問自己為什麼。再一次出走。有時我想,煩惱不過是瓶裡的一滴酒,讓生活不用平平淡淡地過。沒有意義,但有意思。

快樂總會回來,煩惱不會離開。像水點每刻雲聚雨下,像鳥兒每年秋去春來。萬物有定時,要走的時候不留,要來的時候接受。客旅最清楚車票上的日期,早己為此作出預備。離開與回來,全掌握在手。

只要知道下一個目的地,就會有走下去的勇氣。
像鳥,張開翅膀便有風。

後記:
印度或許有很多原因令人猶疑,但不冒險走出去什麼也不會知。而且背包遊印度真的比想像中容易,還會看到很多想像以外的事。

近一個月的旅程,滿足地回來,也逐步將生活的謎底揭開。不再勉強自己,更不會逃避,因人生與遊歷也都一樣,在乎心境,不論陰晴。

拍了很多照片回來,有些自己很喜愛。有空點擊這裡看看。



2012年3月25日

非凡印度.快樂的國度

這裡的人住在簡陋的樓房,四面牆,一張床。幸運的或許有間獨立廚房,有部舊電腦可以上網。
他們的家門常開,知道鄰舍孩子姓什名誰幾多歲。
小孩子沒有玩具,聚在大街小巷推推撞撞。常常問人要一支筆,一粒糖。
婦女們沒有手挽名牌手袋,卻以裙紗的色彩而自豪。喜歡唱歌,喜歡跳舞,喜歡手飾折射的閃閃金光。
他們握手,不是為了工作。
他們點頭,不是逆來順受。
他們聚會,不是為了應酬。
他們不會因更新OS5而抓狂,不會因囝囝痾便便即時拍照上網。他們不會介意你用相機把他們拍得是否漂亮,卻感謝你對他們的熱情與欣賞。縱使他們的世界只有眼見這麼大,但打招呼是面對面地點頭,說喜歡不需按鈕,閒時可與朋友搭搭膊頭而不只在面書上揮揮手。
或許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投資,沒有保險保障將來。但生活,應該是與生俱來,到來時什麼也沒有,走時一件也帶不走。他們就像飛鳥,不種不收仍然在天邊找到自由。
生活本應很實在,簡單可以快樂,樂天而知善惡。但在很多富裕文明的土地上,利益和物質反令簡單的事變得窮凶極惡,教人要擁有才快樂,但擁有後又將事物高價轉手。還要每天為明天著想,買股票買樓買人壽,卻因這堆數字每天上落發愁。有一身名貴時裝卻沒心思穿著,花一生積蓄買間屋只為大財團活著。沒人懂得欣賞,沒人有時間細嚐,聽不到音樂,看不見色彩,連兩個人相遇也等不到果結花開。
總覺得要停下來想想,生活為了順應潮流人有我有,抑或在自己的天地裡清風兩袖。

2012年2月22日

非凡印度.樹Manali

路的盡頭,有一棵樹。它擋開陽光,刻劃出自已的輪廓。

它向著太陽一直向上。曾經折斷,曾經破損,曾經給無數鳥兒棲息然後遠去。它不完全,但沒有停止生長。雖沒路徑,但有方向。時候一到,它把有回憶的葉子落下,靜待陽光的日子再開花。開始終結總是沒變改。每段經歷就是一滴水,落在樹心裡,泛起漣漪滲進年輪裡去。

日曬雨淋,冬暖夏涼。它在土地上扎根,在空氣中吸收氧份。也為其他生命提供護蔭。就算有天衰竭枯乾,也可點燃起火,用靈魂發出光與熱,讓人在寒冬中找到溫暖和方向。柴枝像落在帆布上的一點墨,化成了生命的掌紋。直到最後

每棵樹也很獨特,有各自的過去。就像人。遠看不能分辨出來,只有一遍林。像人群。生命只能一個人面對,生活就必須有其他人。

這片地叫Manali,長滿了美麗的樹。

樹,讓生命有高度。

(旅遊資訊:

Manali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河谷中,從Delhi坐夜車大概14小時。住宿推薦Drifter Inn,一間讓人從第一眼便愛上的旅店。

2012年2月13日

非凡印度.兒童皇國Jaisalmer

Jaisalmer沿沙漠而建,樓房全是沙土的黃,陽光下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城市。走入城裡,城牆比遠望要高很多。建築物如小孩子任意地堆起來的沙土,很隨意率性,卻由千噸重的磚塊組成。波浪形的城牆,上面豎立一座座縮了一圈的塔樓,環環相扣座座相連。塔是圓,窗是正方,門廊有圓拱形的天花,近看一眼便找回孩童時最率真的想像。

還記得回憶裡用積木搭起的城堡,原來在現實中千百年來一直迄立不倒。

放輕腳步,重拾忘掉了的心情。自己就像剛抵達的小王子。流連商店,環遊花園,面上畫上半月的幸福笑臉。城堡好像繪本,全是簡單的線條,掃上輕輕的筆觸,在一張泛黃畫紙上。每走一步也像掀開故事的另一頁,有可愛的樓房,有忙碌的商販,有邊打掃邊閒聊的女士們,還有偷偷摸摸捉迷藏的小孩。簡單,純樸,細緻,積極。始終相信把生活最基本的事做到最好就足

沒有人敵過時間和更迭,沒有人能一輩子當小孩所以沒有人再相信能築起自己的堡壘。遊歷始終是現實最美好的隨意門,踏前一步就回到那些遙不可及的夢。


(旅遊資訊:LP推薦的camel safari 比較可靠,但相信亦可議價。個人認為兩天的行程已是身心的極限。)

2012年1月25日

非凡印度.籃Jodhpur

這座城市是籃色的。像一千零一夜的背景序幕,也像一套電影的片花。

正午過後還未踏入黃昏的時分,在一片睛空萬理陽光正悄悄地收起的天空下,把頭頂上最光亮的三分一天空和天際線附近的三分一深色劃去,剩餘的三分一籃色就是這座城市,一種從背後透光,簡潔,而帶有層次的籃。

從山上看,就像軍隊舉起籃色旗幟,打著非一般的旗號掀起一場革命。要讓人愛上籃色,要讓人知道籃色的個性, 中庸,積極,聰明而帶有精緻的感情和深邃的層次。與紅色有激烈的化學作用,與黃色表現積極,與綠色相輔相成,與黑色像漢子,與白色像女孩,千變的色相不易被拆解,但也不易被活埋。

身在其中,樓房的外牆像一片又一片掉落凡間的籃色花瓣,愜意地躺在黃土地上。這座城註定又漂亮又浪漫,看那些披著彩色圍巾的女人,迎著風比花蝴蝶更耀眼更活潑。還有躲在籃色街角的小情人,凝望的眼窩裡有籃色的天真與率性,兩個人加起來就是期盼與幸福。很多籃色的畫面,連風也帶著籃色的溫柔,訴說著籃色的故事。

真的不要太表面,更不要看輕每一件被成就的事情,就像一抺清風也可來自千里之外,一支醇酒釀造千年而不變。而當籃色可以建起一座城,同時精緻如女士頸項掛著的籃水晶,就知道世事從來不在於多少,而是背後的努力。

感動,因為籃色背後有一座城。Jodhpur。


(旅遊資訊:Jodhpur的狗特別凶,懂得憑氣味分辨外人。若入黑後有狗擋路,回頭找位當地人帶路,千勿硬闖。)

2011年12月17日

非凡印度.暮光Varanasi

天漸漸發亮,就像所有人同時睜開眼睛一樣。

坐在小艇上,順著流向。沒有預算之中靜靜期待著。太陽還沒有復來,感覺空氣中的一切在變釀。感受得到陽光的重量在加重,影子不斷成長。把觀感對準,卻放任眼睛游離四面八方。不要攜同目標去看,就如不要為到此一遊而照相。

河岸的台階設計沒有金雕玉琢,只為居民的需要設想。像碼頭,有些有扶手。像哨站,三面封閉的小房間。有些接連廟宇方便祭祀,有些像羅馬劇場座位圍邊。沒有管理,不用租用場地,應該不會用五年咨詢三年批地二年建起。但這裡有靈魂,因為有人。他們共同分擔和分享這條河這土地,而不是被小部份人當作撳錢機器。

乘船在河岸遊歷,美麗的畫面在岸邊。看見有人歌唱,有人洗刷衣裳。有人靜坐在台階的正中央,有人揮動小船的船槳。有人俯伏跪下,有人把軀殼留下。還有人敬拜,有人販賣。有人仰望,有人冥想。這邊廂,那邊廂,從不曾用這角度這方向去把生活兩字從新斗量。

平常事也細膩,每動作也動人。就像在頭等座看戲劇,但沒有人在演戲,只是做著自己。就算有別人在偷望,也都揮灑自如地忠於自己的動作。沒有修飾,沒有化裝,沒有把滿身班點遮蓋。因為生活本來就沒有甚麼事情不見得光。

習慣包裝,盲目相信消費主義的市場哲學,以為做人要忍惡揚善,地方要企理整潔。看到這樣一條河流的生命才知道一直被騙。雖然混亂,縱使骯髒,但人和河流卻從恆久以前就一直忠於自己的美。 最了不起。

旅遊資訊
Varanasi在印度語有暮光之城的意思。每朝天還未亮,便跳上小船泛舟河上。看著世界上歷史最流長的城市漸漸發亮,一生也忘不了那份原始悸動。
中年船夫比少年人有經驗,亦較懂得給你看最好的角度。一小時最低船資若400RPS,亦可隨心情在最後多給貼士。

2011年11月30日

非凡印度.太多太多

出發前做了很多準備。

搜查大少網頁網路通訊,查看像床褥般厚的旅遊書,嚴選旅遊保障計劃。還有六種防疫注射,厚厚的旅行藥包,70KG的背包有冬暖夏涼的衣物,駒蚊劑潤膚乳液等十餘種個人護理用品,三部相機40筒膠卷,證件正副本通訊錄,錢包兩個信用咭兩張和一疊鈔票,手提電話充電器和電池一堆,雨衣雨具,水壺零食和健康沖劑,想像範圍以內的事也都辦理妥當。

經過十數小時行程,到達聖城Varanasi。私家車往恆河方向駛,車窗外有兩個小孩身穿單薄的衣服在僕僕風塵車來車往的公路上赤腳馳騁。那一刻,在同一片土地坐在車廂內望著他們的我,只覺身邊的行李和我那個安全和物質過度的世界,太多太多。

多得異常沉重。

2011年3月12日

江之電 太陽和海

喜歡海,更喜歡看落日的海。廣闊,燦爛而獨不到邊際。

列車由鎌倉出發,緩緩行駛,離開月台,陽光灑透車廂。一面是樓台寺院,一面是沙灘。列車在中間穿梭,竟有種化學作用讓人感動。這種原生社區,每件事物也恰如其份,既看似簡單純粹沒有堆砌,卻心思熟慮互相配合。巧妙的美。更是品味。


下車走下月台,腳踏在黑色的沙灘上,仔細一看閃爍著碎碎的金光。與海面一同金光閃閃。海的美麗和力量,在於不知不覺中吞噬淹沒所有,在包括精神上的多餘沙石。當回過神,就只剩下陽光,海和平靜。

走過江之島的海堤,陽光己收起。鳥居背後的商店街漸漸打著燈,像千尋的童話,黑夜將翻開美麗背後的詭譎。踏著往上的階梯,穿過山中的寺廟,櫻花樹,崖壁上的小店,沒有預算地來到盡頭。夕陽的溫柔戛然落在臉上,懸崖接連著棧道。每往下走一步,愈接近落日的高度。

眼前是礁石,背後是崖壁。眼前是夕陽,背後是黑夜。向前望,不忘往後看。眼見的不是純粹美麗的風景,還有背後路上的心情,悸動全因為曾經在途中盡興盡力。每個人也在想事情,在回億中找尋痕跡,像夕陽中的剪影,只剩下晚霞裡美麗的一條線。或像一首動人的老歌,忘了歌詞卻忘不了曾經被感動過。


每個人也面向海浪和落日的方向,就像明天我們也要各自向前走一樣。但至少曾經一同倦戀太陽。



昨天日本發生大地震大海嘯,大地和海洋瞬間吞噬淹沒所有,包括一切一切美好的事情。每事都有定時,好好珍惜我們活在的世界和生活。共勉之。

2009年10月16日

法國.浪遊~完成

你快樂嗎,常常問相反的問題。為快樂而做嗎,又一堆想得太多的問題。完成了不見得快樂,為何當初又非做不可。從前的我,問題像海裡沙一樣多。何謂快樂,多問也是折磨。苦了自己,其他一切踏步原地人生豈非白過。

這一次,花了半年時間,花上絕無僅有的積蓄,花盡心思時間,全因當初告訴自己要外走一趟,還告訴自己要把想記下的寫下,今天總算舒一口氣全部完成。旅程尚可算順利,但也曾跌破頭皮﹔有些事讓人萬分驚喜,不幸時也曾失之交臂。不再問為什麼,不再問為何,自己決定的事努力完成,遇意外也硬著頭皮去拼。應該說,一切塵埃落定時自有分曉,勉強翻箱倒篋不過是庸人自擾。

問自己旅程和文章怎樣收尾,想又想,還不及再一次這一句:
原來過得很快樂。

一回頭就有答案。

下一次,再遊歷。

2009年9月25日

法國.浪遊~你莫愁跟我走

出發前數天,心情插水至新低,不想期待己久的旅程泡湯,決定要以行動喚起心情。滿腦子鬼主意,信命運在手裡,誰說獨行不可友儕伴隨。一個人遠行卻不要孤身走我路,把所有人放進背包一同起步。

出發前別人忙著準備行裝,我卻花兩天時間沖晒舊照再修修剪剪。每到一景點,把舊照片逐一重新對焦,合成大量疑似合照。純粹惡搞,質素參差,卻像傻佬自說自話嘻嘻哈哈,嚇得老外門側目四散。

企劃名為:你莫愁跟我走

點擊放大,找找猜猜。不防留下名字和相片編號,寄回實物原圖。
一份遲來卻誠意可嘉的手信。

2009年9月22日

法國.浪遊~光圈也浪遊

拍照片是個人的事,要有自己一套,在數碼機器如此流行的年代。科技普及不知是好壞,拿著長鏡短炮的多,用心拍照的少﹔聽別人買新相機的多,告訴別人拍新照片的少。或許大眾化的價錢和簡易操作模式造就大量拍友附庸風雅,充斥大少聚會景點名勝,閒時用鏡頭留下照片在網上炫耀,不高興一按垃圾箱便雲散煙消。這世代的人太幸福,拍照與現代愛情一樣垂手可得。但街上手牽手的人太多,知道愛情的人太少。

不講究技術,不追求完美,沒有方程式,沒有商業考慮,拍照只為耍耍樂子。眼睛被感動,一股衝動化行動,對焦微調,按下快門,短短數十秒緊接漫長的期待,直至影像沖晒出來才像彩票般開彩,一律輸多贏少。一張好照片得來不易,但享受拍照過程更重要,從沒有一張動人的照片出自一位不享受拍攝的攝影師。因不能使自己興奮的事又何來感動人,不快樂的人怎樣為別人帶來快樂。顯淺的道理。

由旅程計劃開始,心口掛個勇字,拍照也不草草了事。出發前重看舊照片,只是一堆太陽底下無新事,任誰也輕易攝下的明信片風景照。下決心要拍出大同世界的獨一無二,同一條路也可有專屬的景致。這次由陌生人的面容開始。對著小朋友扮豬扮雞扮狗叫,只為拍下率真的一笑。有時候動作要狠,一舉手拍完立即走,偷偷攝取人海中的回眸。想陌生人企定定拍照有橋妙,先介紹自己繼而風花雪月,最後扮作萍水相逢照一照。旅程中不停對焦人的臉,全是日常生活的眾生照片。她的笑容非常自然,他的小孩子面向著天。全部沒有前言,同樣沒有後篇,相中人的故事用想像去發展。

遊歷與拍照,全因旅途上的風光出人意表。世事的好與壞無人能預料,一張半格拍得好便會心一笑,若全卷報銷唯有下次從新對焦。只知道,不按快門永遠不會有成果,快樂過又何必執著結果如何。生活也不是同一道理麼!


放任地拍照,回憶以外只剩下一點點。
但當第一眼看見這兩張照片,一切也明白了。

幸運地,這照片入圍了什麼什麼攝影比賽
不可算大成就,也可當小鼓勵。


2009年9月7日

法國.浪遊~Mont St-Michel 信則有

有時為增廣見聞,有時只想到此一遊,有時為了忘記一個人或回味一種感受,有時為了逃離,有時為了回首,每個人遊歷背後總有因由。相信命運會牽引著走,無論生活或旅遊。有一天,某時候,會知道為何要繼續走。

站在海提邊己久,看著別人三五成群走出潮水退卻的海岸消失在無珢的海平面,心裡戚戚然。有點猶疑,害怕一個人遇險時孤立無援,潮水淹至流落荒野異地,加上提著手提行李,借來的大衣和三部相機,不小心掉一件於海水裡也損失不菲。但千里迢迢差一步就是不甘心,不到黃河心不死。脫掉鞋,除下大衣,捋起袖口褲腳,大包小件挷緊在身,一切準備就緒。

第一腳,踏在乾涸的泥土上。再過三兩步已在濕潤的泥巴中前行,每一步也感受著爛泥巴鑽進腳趾間,加上無數的小生物在蠕動掙扎,那感受好比粉筆不斷在黑板劃出嘎嘎唰唰。屏住呼吸,憑一股蠻勇一直走。離岸愈遠,感官愈敏銳,風吹得清勁,水涓涓細流,樹在遠岸搖,土在底下動。眼看的世界靜止不動,卻感受舜息萬變空氣中。站在Mont St-Michel的正後方,在水中央,倒影與實相完全一樣。不其然啍著歌,放任自己高聲唱,心情與天氣環境同樣澄明,開朗。那畫面被定格下來,印在記憶之中,是日常生活一份有力的呈堂證供,紀錄著那份自由,那股氣息,那種快樂。那就是活著的確據。
佛家有一概念,遇上某一個人,走過某一塊土壤,口裡叮著某一種味道,全都是必然,而非偶然。當第一眼看見Mont St-Micel的教堂尖頂指著天國的方向時,心頭泛起一份原始悸動,一份命運的感應力。永遠記著,水流過皮膚的觸感,風撩動耳垂的聲調,快樂就在這裡。信則有。

左:從上向下看。右:從下往上看。

號外:聖米榭爾山Mont St-Michel上的建築物不出三十棟,十數間旅館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過千萬遊客,物以罕為貴,房價動輒過千港元,不是一個背包人可承擔的範圍。沒有銀兩,只有膽量,見步行步,不用動腦。這就是命運,沒有預定,純粹運氣,一番擾攘後竟以近半價入住設備齊全的小巧套房,位於一棟帶著中世紀色彩的樓房。簡樸,卻美麗得要命。

旅遊備忘:遊聖米榭爾山最好預算兩天時間,因入夜待人潮散去後,島上有另一番景致。也可考慮與聖馬羅St-Malo組成三天兩夜的旅遊線,兩個地方也值得多花時間走走。

2009年8月18日

法國.浪遊~醉了

A是來自加拿大的年輕建築師,準備環遊世界後返家鄉蓋一座幼稚園。B和C是一對來自瑞士的兄弟,襯假期出外走走看世界。D是中年未到人先老的港男ABCD同住一房,出門和入睡前總談得不亦樂乎。某天旁晚,四子各自在廚房準備晚餐,四人順理成章同枱食飯。飯後就席地談笑人間某君提意開酒更好玩,三子各自從購物袋中探,一支生啤一支紅酒一支伏特加應聲彈出,唯獨中國小子瞠目結舌獨自汗顏。

啤酒乾柸一二三,再來紅酒四五六,還有一支高純度伏特加。將進酒,君莫停,四子情緒高漲隨意叫罵玩即興。不知是AB或C拿出紙牌一大疊,放在空酒瓶口玩用口吹紙咭,每人一口看誰吹最後一張咭,那人又要來一口伏特加。一口接一口,喝得開始老眼暈花,男人當傻瓜,女人叫啊媽,頭重腳輕如同被人兜巴星十幾下。


一股蠻勇,第一次喝得酩叮大醉知覺毫無,勉強記得曾經失控大叫瘋狂亂跳,然後步履巍巍地爬回床架上,一覺便天亮。吃過早餐再回到房間,A己拾好行裝準備回家鄉。惟有飲者留其名,說再見前拍張照片留下聯絡,縱使心裡有數大概不會再有任何關聯。


曾經不喜歡醉倒,害怕一切始料不到的事情。但人大了太多事情掌握不到,醉其實不足為過,何況喝醉的人多一個也不多。還是不要太苛刻,不要太拘緊,今朝有酒本該今朝醉。那不是吊兒郎當,不是妄顧後果不負責任,反之是對人生積極的回應。李白的一句最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從來就沒有人被逼苦瓜臉過日子,不快樂大多只因太幸福,而不知福。煩惱不應自尋,快樂本該隨心。

酒可以不為忘記活著而喝醉。

D,B,C,A

2009年7月31日

法國.浪遊~格哈斯Grasse

往格哈斯Grasse走一趟,純粹因這城不是熱門旅遊區,沒有人提及,出發前沒有幻想和前設。格哈斯是香水的發源地,世界首支香水就在此小鎮誕生,令世界驚艷的小說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也以此鎮作背景。

格哈斯是小城鎮,沒有大型建築地標作賣點,最多只有三兩間香水廠大造遊客生意。什麼計算也沒有,放任腳步走,只需到時到候趕上尾班車回頭。中心區建築物以橙色為主調,圓筒狀的外形格外可愛。喜歡和窗邊探頭而出的居民揚手示好,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有Hi錯無放過。小城鎮的居民有份率真親設,讓人想親近。鏡頭對準小女孩,大叫Take photo Take photo,嘩鬼們即一哄而上對著陌生的人展露親設的笑臉。拍照片就是好玩滿足,沖晒前先讓眼晴看見美麗世界,沖晒後重塑記憶中失落的愉快。


推開閘門,走入無人的平台花園,放眼附近一片平高原山崗。浪浪盪盪,好奇地走入無人的樓房。原來不經意深入高校學府,課室卻空無一人,只有彷木造的桌面透著外來光。街角傳來揚揚的樂聲,音符在樓宇間碰撞,細問之下原來那裡是一所音樂學院所在。拿著相機繼續遊走,音符在頭頂迴迴盪漾,伴隨清風。同樣聽得見看不見。

格哈斯沒有名聲,也沒有名勝只是一座簡單純樸的小城,卻可以平靜心聲,淨化心靈。

旅遊備忘:格哈斯Grasse位於法的山區,由尼斯Nice坐公車約2小時。請記著,不要期望格哈斯有什麼讓眼睛嘖嘖稱奇,用自己的心情去發掘這裡美好的事情。

2009年7月16日

法國.浪遊~里昂Lyon

遊法國,第一印象是巴黎,還有南法的萬種風情和波爾多佳釀。里昂則是次選,美麗與回響默然被蓋過。里昴就像一位內外兼備入得廚房上得大床的美女,既帶有法國的浪漫,有大城市的現代化,也有歷史名城的古幽。里昂Lyon擁有別樹一幟的城市景觀,新區和舊城均圍曉二條河道和兩座山丘而建。一座潔白如珠的聖母院高掛天上,像落入凡間的天使守護世代居民。河道旁邊築起高高的防波堤藏入行車道和停車場,善用空間也人車分隔還美化市容,一次可持續發展非典形城市規劃範例。還有誠意可加的中央公園,搜羅世界各地的動植物,在城市肌理中建一片獨有原生森林。

不得不提被登錄世界遺產的舊城區,珠紅色磚瓦像歷史一樣沒有被遺忘。戀戀山城,遠看像一片觸不到的紅唇,熱情孤高;置身其中就像風韻猶存的情慾對象,老練豐富令人目瞪口呆。紅色的力量像火一樣帶連鎖蔓延性,令人心生悸動熱情激昂,卻一下子被同化被淹沒被迷糊。不願意找回頭或出路,只想往更紅更深處探。在無窮盡的紅色迷宮之中。

里昂的確是典範,值得世界注目青睞,舊人舊事沒被短淺利益幹掉,新意念有空間持續發展。城市和社會是人類文明基調,從硬件的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育,軟件的生活模式文娛康樂和價值取向,每單元也息息相關環環相扣,既可相輔相成,更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文明社會需要一種高度洞察力和決心,要瞻前也顧後,讓生活的知識和藝術深化,再推己及人薪火相傳。

現代人有知識和科學,使人纇生活大大改善,卻不能沒有人類只是萬物其中一環的自覺,和明白在世的人也只是生命廷續過程的一點星塵。對土地和歷史要有尊重和愛,那才是生活智慧的真體現。

最後送上里昂年度激光匯演Fête des lumières lyon Link1 Link2,看一眼就知是誠意和品味之作。那些好大喜功又『求那其』的活動只配一個悶蛋的名字-話梅配鵝肝。惡搞是也。

旅遊備忘:Lyon Youth Hostel位處半山,但位置方便易找,員工的服務態度和景觀更是一流。最後那照片就是在YH看日出時拍下的,那時牙還未擦就拿相機往露台跑。

2009年7月5日

法國.浪遊~安西Annecy

安西Annecy,位於法國東部的小鎮,比鄰阿爾卑斯山脈。

起初的確狼狽不堪,烈陽下背著重重背包在山頭走了近小時,汗流浹背脫剩小背心一件。資料顯示火車站有巴土接駁往旅舍,但時日停駛。路人甲說徒步15分鐘可達,走了近半小時也頭緒毫無。揚手在荒山野嶺截車探路,這架說往下溜,那輛說往上走,心裡就不停說粗口。加上晨早錯過特價車票的火車班次,抵達旅館時已比原定遲了大半天。

在床位御下行裝,聽到嘰哩咕嚕的法語從走廊傳來。門被推開,兩小伙子進來,一位面相古怪如魔戎,聲音似妖怪。另一土小子風塵璞璞,法國原種深刻輪廓。閒聊問好三兩句,便隨這兩個法國小子出去遊山玩水。魔戎人言行古怪,但英語會話在當地算超班,原來這少年曾在英國當待應半年,外語就學懂了。他剛移居安西,在青年旅館暫住當助手,正打算在其他旅館另覓工作。土小子是原住民,身形精瘦像馬騮,駕著單車通山走。他每天上學三四小時,閒時和波友踢踢球,有一天過一天就足夠。

他們沿途不停抽煙,但不算抽得太凶。香煙用袋裝煙草和煙紙自製,因比煙包便易多。從膠袋拿點煙草,置於煙紙邊沿搓成長條狀,捲起再用舌頭點一下。煙紙底面不能弄錯,反轉黏合不了。煙點燃,他們在吞雲吐霧間說著自己的故事,那根煙代表那地方不可多得的反叛,在自然美麗氣息之中滲透剎那的刺激與對抗。年輕人也都是一樣,不願走別人認定的路,只想盡力令自己看來與別不同。青春吧。

萍水相逢,大吹牛皮最好。一路閒話家常,他們也嘖嘖稱奇,好奇地球那邊的生活是怎樣,大學上課又是那樣子。在高架天橋下的荒地走,橋墩的投影被夕陽和地平線拉鋸,耍天真數算光影在地上拼湊的黑白琴鍵,一二三四...。一二三,土小子指著三個身影用法語數一次,即莞爾一下,耍手更正。一二三,手重複揚一下,最後指著單車輪的旋轉投影,以堅定的語氣說『四』。他即咧嘴一笑,笑自己的瀾漫天真。笑容像小鎮的氣息一樣,在不知覺間淨化人心。

晚了,一行三人在地標堡壘旁吃了一頓飯,是過客旅途中第一次外出晚餐,也是他們二人第一次在城中餐廳吃飯。因為自身難保的人決定用信用咭充大頭鬼以示報答。

那一天完全超出預算,超額完成。遊歷與信用咭。

左:土小子和魔戎人 右:人生第一口,嗆到了!

旅遊備忘:安西是歐洲典形精緻小鎮,擁有世界上水質透明度最高的水資源,搭TGV往返巴黎約4小時。建議可與里昂連成觀光線,每天有兩三班公車往返,車程約3小時。
Youth Hostel位置普遍不理想,Annecy YH那座絕對屬於高難度。不要誤信網頁簡單的地圖,上GoogleMap看清楚有著數。電郵筆者詢問亦可。

2009年6月21日

法國.浪遊~墓園

教堂是生活的休息站。墓園則是人生的終點站。

往西方外遊,喜歡大白天往墓園走,清幽寧謐不陰深恐怖,一片蹓躂的好地方,墓園為死者而建,亦為生者而設。憑弔獻祭只是基本,同時也提供一片舒懷之地讓人抖擻精神。有人聞死喪膽生人勿近,也有人百無禁忌午夜敲門也不驚,全在乎抱持那種心態。西方的墓園常有人結伴閒談,有人獨個兒散步,亦有人於墓前若有所思停駐一下。

墳墓大大少少各適其,整體色調離不開黑白灰。碑文大部份只刻上姓名和日期,也有頂蓍銅鏽綠的十字架,鏽蝕的質感好比時間的紀錄儀,從現在看過去。某些墓碑大如一座小教堂,有入口,有馬賽克門窗,有私家花園,一看就知來頭不少,大宅門氣派。烏鴉停在石碑上粗嘎刺耳地叫,像一只壞掉的揚聲器,像說著有關死者的故事。最教人迷惑是墓前中央的獻花,瓷瓦所造帶著格外養眼的鮮紫鮮紅,靈魂般被困在永遠冰冷的軀殼。

人生總有盡頭,走的終須走,終有天走到死亡的關口。古今中外,死亡有千百種方程式每天等著找上來,有英年早逝,也有紅顏溥命、有捨身成仁,也有死於非命、有壽終正寢,也有鬱鬱而終、有自動棄權,也有難逃一劫、有人為生而死,有人為死而生。但人無論如何生,如何死,最後也被埋在同一層土壤中自我完結。

死亡是一人生最後一幕,只給別人看。人人有份,永不落空,觀眾也不知道那天被派去當主角。有時間便對死亡好好揣摩了解,因死亡沒有預演,沒有排練,沒有人能在眼簾落幕時在人生舞台多看一秒。死亡這台戲像科學實驗的最後反應,只可預測,不可控制,是因果,也是必然,因這代表整個過程完滿和完成。但死絕不代表實驗全部的結果和意義,那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尋找和介定。窮一生的事情。

死亡不應該是禁忌,墓地也不是禁地。拋開世俗的愚昧和規範,坦然面對人生裡的得與失,生與死,生活就能得心應手,挺立無愧。活著就是這樣精彩,死亡也不一定悲哀。沒有真正活過,才可怕才悲哀。

旅遊備忘:西方學家視教堂,墓園和城堡為文化之源.無論大城或小鎮總有三兩座在左近,旅遊地圖未必有標示,開口問就是。

2009年5月26日

法國.浪遊~聖堂

聖堂是西方文明文化象徵,超乎宗教和功能規範,是旅客必經的古蹟名勝。主教堂無論建築風格或規模也舉世無雙,無時無刻遊人如鯽,看似普世歡騰,卻人滿為患。這邊保安員在請勿喧嘩告示旁高叫請勿拍照,那邊新力藝康樣樣佳能。導賞說明不絕於耳,紀念品大造遊客生意,怪不得耶穌曾憤然潔淨聖殿不只一次。

歐洲的聖堂隨處見,大多是附近建築物最高一座。不看地圖,朝著尖頂走入明不經傳的殿堂,看貼近生活真實的一面。當然建築級數沒有大教堂的巧奪天工,沒有史詩故事世界遺產加冠晉爵,卻同時沒有禁區或告示,沒有收費旅遊項目,沒有『食蕉』,更沒有人在不停對焦。還原基本步,一座教堂。推門,就請進,平易近人。不要忘記,聖堂是為世人而建,為每一個人而設,與神靈修交通的殿。不應高高在上,不應遙不可及。

每當推開聖堂木造的大門,瞳孔不能一時收放,只看到蠋光晃晃。習慣先圍繞排排長木椅走一圈,再選別人後面的位置坐。喜歡前面有人,不是怕那些牛鬼蛇神,只是愛想像背影後的悲觀愛恨。當局者向前迎著光,旁觀者則從背後看。畫面簡單,彩繪玻璃的光線被正中央的十字架剪碎,被深邃身影全然支取。有人尋求,感謝;有人祟拜,告誡。那裡泰半人在禱告,有一家大少三代同堂,有老態龍鍾的夫婦,有媽媽帶幼子來,有年輕木納的青年,還有頭頂著布卡洩露一線淚光的婦人。一人一張臉,心情千百樣。其實沒有人得到從天上來的確實答案,背著多少問題跪下,肩負同樣重擔起來,但獲得的是力量。回去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

看著雙手合十的信徒,總認為每人背後總有一則不為外人道的長篇故事。聖堂就像一本百家書,紀錄人生的精華,生活的況味。有機會便用心從身影之間索驥 ,或許有天認出重新得力的人,就是自己。

誰知道。

2009年5月12日

法國.浪遊~花天走地

路,繼續走。

地鐡是巴黎主要交通工具。路線比蜘蛛網還複雜,轉車站多,覆蓋廣而走線多端。車費劃一收,於市區線上環繞一周收費和搭乘一兩站的短距離收費等同,這對集中於某幾區穿梭的遊客確不化算。其實在巴黎待上兩三天,對城市的輪廓已略掌握,把地圖和路線圖相互比較一下,目的地或可徒步到達。若行程不趕忙,更可迷路看風光,在陌生的街道游離浪盪。


在蒙馬特山俯瞰巴黎全景,認清方向,決定徒步往聖馬丁運河。沿途經過有色人種聚居經商的街道,瀰漫一種錯配的下城風貌。樓房是法蘭西歐陸式,地下卻是老舊的服裝店和雜貨店,仍舊是單薄的白光管和俗豔紅唇的陳列娃娃,在潮流之都格外顯眼。牆壁上是隨手的塗鴉和裂紋,塵封鐡捲閘背後是櫥窗上的手寫大標貼,一張搭一張拼貼出盈虛更迭的時間圭臬。街上途人寥落,不知跑往那去,只剩三四個苦力在蹓躂,一份淡淡欷歔掠眼前。日光剛剛掃上淡黃色,街道是時候打烊休息。

穿過車站,人聲喧囂從目的地方向傳來。再走,看見河面與馬路成水平的運河。居民紛至沓來,坐滿兩岸河堤,成雙成對或三五成群稀里呼嚕友儕歡聚,替平靜的河面掃上熱鬧生氣。聖馬丁運河是天使愛美麗的場景之一,天使投弊的水道,戲劇裡的浪漫寧謐,現場卻是鬧哄奔放。這就是巴黎,活生生的巴黎。時候一到途人消散,遊人換裝上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吟詩作隊把酒作樂,與背景相輔相承拼合一幅幅色彩紛陳的眾生相。生活本該如此,作息有序,一日做事也記緊吃飯。勞碌過後讓心思自由展現,交流交通,分享生活應有的況味。血與汗不應徒然蒸發掉,笑和淚配得空間盡流露。有生,不忘活。


遊歷源於生活,生活本是遊歷。條條大路通羅馬,生活沒有金科玉律,更沒有導賞指南,忘掉明信片或旅遊書裡的二手資訊,用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前行,享受,還有體會。親手發掘的石頭永遠比高價競投的珠寶更罕有,因那份價值不用別人標籤計算,是一份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珍貴。遊歷,同一回事。

旅遊備忘:巴黎地鐡有全日票出售,票價視乎區域而定。個人建議選用一套十張的特價車票,票價固然比全日票高,但不限區域和日期,彈性較大。